浅谈基层银行机构精准扶贫的措施
添加时间:2018-4-28
实施金融精准扶贫是脱贫攻坚和发展普惠金融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立足精准扶贫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形式。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地方银行助力实体经济“主力军”,更要优化措施,建机制、抓投放、强产品、优服务,扎实推进金融扶贫工作。如何推进金融扶贫工作良性发展,笔者以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一是做好建档立卡基础工作,完善贫困户基本信息。建立多维贫困识别体,在现有的贫困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基础上,实现建档立卡信息与不动产登记、低保、公安系统等信息共享,完善贫困户基本信息。支行要建立扶贫贷款台帐,在扶贫贷款发放短期限时将扶贫贷款基础信息逐笔录入“山东省金融精准扶贫管理信息系统”,同时指定专人专岗负责金融精准扶贫专项统计工作。
二是立足资源优势,支持农业产业链升级。将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与扶贫企业、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扶持相结合,构建完整的产业发展链条,积极运作“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的产业链信贷业务,将贫困户纳入农业产业链,带动其就业创业。例如:临沂某县支行向一企业发放“富民生产贷”300万元。该公司是当地唯一一家毛皮加工企业,年生产加工动物皮制品能力320万张。通过向农户“销售种兔-农户养殖-企业回收”的经营模式,鼓励当地农户进行肉兔养殖,帮助当地农户提高收入、脱贫致富,企业的肉兔养殖项目辐射周边近千名农户,其中带动帮扶贫困户近百名。对农产品加工生产企业,选取现代化专业化农产品加工生产企业,通过信贷资金支持农业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带动贫困人员就业,推动贫困户和企业结对发展和利益联结。
三是创新担保方式,支持农村青年创业就业。针对青年人员中贫困青年创业资金缺失的现状,他们实施创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推出信用创业联盟贷款,参加联盟的成员从贷款资金中按一定比率提取部分资金放在保证金池,如出现违约现象,直接从保证金池扣除,其余户不再负责其他担保金,如均按时还款,将直接返还信贷户,不需其他形式的担保。通过信用联盟的方式,可有效解决创业青年融资难的问题,为其发展提供金融平台。
四是发展普惠金融,拓宽金融精准扶贫宽度。加强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积极开展金融知识、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推广服务活动。建设“银行普惠金融服务站”,提供免费的金融培训和咨询服务,并在站内配备“助农服务终端”实现存取款、转账、查询、各类缴费等业务的办理,提升便民助民服务效能。加快金融电子化机具、电子渠道的布放。对暂不具备新开设网点条件的机构空白农村地区,积极推广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现代化支付手段,加大POS机、ATM机、自动登折机等自助终端设备的安装,促进普惠金融的数字化、移动化,缩短与村民间的距离,打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五是支持国家产业政策,丰富扶贫贷产品多样化。积极响应国家绿色金融政策,推出“惠民光伏贷”、“双拥贷”等产品,进一步丰富信贷扶贫产品,拓宽精准扶贫渠道。推进普惠金融工程, 扶贫与“双拥”并行。加强与当地驻军、民政等部门的联系沟通,及时获取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及家属的相关信息,建立完善相应的档案资料,针对其中的贫困户,开通绿色通道发放扶贫贷款、创业贷款等。
六是多方联动,强化扶贫信贷风险管控。开展扶贫贷款专项审计调查,重点审计扶贫贷款真实性、贷款资金流向等,确保扶贫贷款资金真正用于贫困户发展生产或有效带动贫困户致富脱贫的产业。加强与担保公司、扶贫部门的对接,积极主动与担保公司沟通,明确风险责任分担,有效畅通扶贫信贷工作机制,促进扶贫信贷业务良性运作。加快与保险公司对接,积极开展“政银保”、小额信贷保证保险、意外伤害险等业务,进一步完善风险共担机制,降低扶贫贷款风险,优化绿色金融发展环境。(丁海慧)
浏览次数:631